外省榮民口述歷史計畫簡介


  《外省榮民口述歷史計畫》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於1980年代中期主持的研究計畫。「榮民」(「榮譽國民」)指的是隨蔣中正總統來台的外省籍退伍軍人,他們領有「榮民證」,被官方認定為「榮民」。此計畫在台灣外省榮民居住的各類型社區中進行口述歷史訪談,並作錄音記錄。因花蓮是外省榮民比例相當高的縣,並包含各種類型的榮民,此計畫便選擇花蓮作為密集田野的地點,累積相當數量的田野錄音訪談資料。此次進行數位化的花蓮和台灣其他地區的榮民口述史錄音資料共有79捲,以及192張靜照。

  本計畫根據不同的居住型態,將台灣外省榮民分為四類:「眷村榮民」、「榮家農民」、「農場榮民」和「散居榮民」。「眷村榮民」的訪談地點主要在花蓮市公正新村,受訪榮民屬陸軍,退伍後都領有「終身俸」,妻子都是台灣本地人。「榮家榮民」訪問對象大多是居住在花蓮榮家中的單身榮民。他們退伍後先在台灣各地「自謀生活」,年老後才為榮家收容。「農場榮民」訪問地點為花蓮吉安鄉光華農場。此農場中的榮民是退伍前參加「開發隊」的士官兵,退伍後被安置在由河川地開發而成的農場務農。「散居榮民」包括退伍後散居各地的榮民,有些居住在公地上,有些住在原住民部落。受訪者包括一批住在基隆港區開馬達三輪車載貨的散居榮民。這些不同類型的榮民生命史錄音訪談記錄可以反映這批軍旅出身的台灣外省族群在新移居地的生活情境。與外省榮民計畫相關的「著作展示」請參考胡台麗撰寫的「芋仔與蕃薯—台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淘汰邊緣」等文。